吉林省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2020年6月10日(星期三),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省政务大厅三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的主题是解读吉林省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政策有关情况。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20年6月10日10时10分召开吉林省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省体育局副局长宋海友出席介绍有关情况,省体育局训练竞赛处处长高继峰一同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中新社、凤凰卫视、香港商报、大公报、国际在线、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新闻联播、中国吉林网、北方法制报等17家媒体19名记者参会。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雨点主持了本场发布会。
陈雨点:
各位记者: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为深入落实国务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有关决策部署,6月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省体育局副局长宋海友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实施意见》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体育局训练竞赛处处长高继峰先生,他们将一并回答记者提问,请媒体给予充分关注。
下面,首先请宋副局长介绍情况。
宋海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谢长期以来对体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已于6月1日印发。我省《实施意见》的发布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充分发挥体育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特殊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一、《实施意见》的起草背景和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近年来,我省体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体育产业日益壮大,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与建设体育强省的要求相比,我省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还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出台反映群众意愿、符合我省实际、适应发展需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尤为紧迫和必要。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现,是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具体举措,是促进我省体育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发挥体育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特殊作用的需要。
按照省政府部署,2019年9月,省体育局启动了《实施意见》起草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起草小组先后赴各市州进行调研;召集多个部门及相关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同时也借鉴和吸纳了一些兄弟省市先进理念和工作措施。在深入调研、充分讨论的基础上,2020年3月,形成了《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并采纳了34个省直部门、13个市州体育部门的意见。履行法定程序后,报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研究审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我省《实施意见》。
二、《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了体育强省建设的四个阶段战略目标。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到2025年,全省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绩。到2035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二是提出了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四大任务。包括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针对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持续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针对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实施意见》提出要创新竞技体育体制机制,优化项目布局,夯实后备基础,强化科学训练,优化竞赛体系,加强训练基地建设。针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体育产业重点领域,扩大体育消费。针对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传承优秀体育文化,丰富体育文化产品,扩大体育文化传播。三是提供了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政策保障。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财税政策,落实用地政策,实施人才强体战略等。
《实施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的思想和情怀,全面贯彻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描绘出了体育强省建设的蓝图,是吉林体育发展的行动指南和纲领。省体育局将全力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实施,与相关厅局、单位和各级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努力实现体育强省建设的目标,为把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做出吉林贡献。
按照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们将就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回答提问。谢谢!
陈雨点:
感谢宋副局长。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要提问请举手示意。在提问前,请先介绍自己代表的媒体机构。
中国吉林网记者:我省作为冰雪体育大省,未来在冰雪竞技体育方面有哪些安排?
高继峰:我省作为冰雪体育大省,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冰雪赛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为进一步提升我省竞技体育冬季项目的实力,吉林省体育局将在2025年以前争取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冰壶等项目国家队,利用国家体育资源推动我省竞技体育实现“弯道超车”。围绕奥运争光,2025年以前还要巩固扩大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等项目优势,加快发展单板滑雪、冰壶等潜优势项目,重点突破越野滑雪和冰球等项目,形成奥运冰雪项目全覆盖的竞技项目布局。另外,还要加强训练基地建设,建立集训练、科研、康复、检测、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智能化、科学化、综合化训练保障平台,将北大湖滑雪基地、长白山高原冰雪训练基地、吉林北山四季滑雪场、吉林省速滑馆打造成国际先进的现代化体育训练基地,为全面实现吉林体育强省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吉林日报记者:《实施意见》提出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这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宋海友:《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体育器材设施城乡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为实现目标,将推进体育场馆设施规划布局,落实居住区和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用地标准,实现大型体育设施与中小型体育设施、公共场地设施与经营性场地设施、竞技体育设施与群众体育设施统筹规划、功能互补、共同发展,全域打造完善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15分钟健身圈”。加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公园、社区健身广场、足球、冰雪运动等场地设施,以及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户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建筑屋顶、地下空间、废旧厂房等空间资源,改建成体育场地。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体育场地设施。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百城千冰计划”,2025年以前要在全省各市州建设100个人工制冷可移动式冰场和自然浇冰滑冰场。同时,还要有序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中新社记者:我省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高继峰:省体育局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长规律,构建“体校青训体系”“专业俱乐部青训体系”“体教结合青训体系”“社会俱乐部青训体系”“四位一体”的、富有吉林特色的“青训体系”格局。
二是科学规划吉林省体育“十四五”规划中青少年体育,将解决体育后备人才短缺问题作为青少年体育重点工作来抓。
三是加强重点项目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加大对基层业余训练的扶持力度,通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重点项目班、体育项目传统校的认定与评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四是大力开展青少年冰雪活动,通过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推动冰雪运动在全省青少年中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五是积极促进体教融合,倡导中小学与各级体校加强合作,在政策上支持体校教练走入中小学带队训练,支持中小学生到体校训练;促进中小学比赛与青少年U系列比赛融合。每年除组织做好原有的体育、教育部门联合举办的各级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外,研究将教育部门举办的中小学生体育赛事和体育部门举办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及活动有效融合。
大公报记者:《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特色、亮点?
宋海友:《实施意见》的特色、亮点有四个。一是独立设定了2025年发展目标,在国家提出的3个阶段战略性目标前提下,结合吉林省情规划提出了2025年以前的发展目标,突出体现了《实施意见》的基础性工作更加扎实、更加有效,长短期目标相互吻合、相互促进,整个《实施意见》更加彰显了可操作性和务实性的特征。二是凸显了吉林省冰雪特色,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要求,突出吉林特点,规划设计了打造成为全国冰雪运动示范区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三是全面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战略,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效增加体育锻炼人口,扩大体育消费。四是突出“依靠国际国内重要体育组织和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办赛理念,规划设计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冰雪体育重大品牌赛事和量大面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香港商报记者:在全民健身方面,我省今后将如何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科技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群众体育活动?
高继峰:《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要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省体育局现已在筹划并实施“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就是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以全民健身服务作为切入点,将吉林省内的体育资源全面数字化,建设一个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综合性公共体育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和云存储等手段,集活动预约、场馆预定、赛事活动报名、地区体育活动开展、数据评估,大数据集成等功能为一体,让人民群众方便地站上体育资源前端,享受便捷的体育赛事活动服务、运动健身服务等。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省体育局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近期,省体育局还将开展全民健身线上居家训练课和“徒步看吉林”吉林省全民健身线上行走比赛,让广大体育爱好者足不出户即可参加体育赛事活动,也欢迎记者朋友们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吉林新闻联播记者:我省扩大体育产业规模,需要大量高水平专业人才,比如举办高水平赛事所需的赛事运营人才,职业体育经纪人等,我省今后将采取哪些具体办法引进或培养这些专业人才?
高继峰:关于发展体育产业需要高水平人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充分利用北京冬奥会这一契机,尽量多的选派人员参与,为我省培养高水平赛事和大型活动的管理人才。
二是利用好近几年我省出台的留用人才政策,特别是吉林省人才18条政策,吸引和留住各类体育人才。
三是促进人才转化,竞技体育人才是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型,利用退役运动员转型过渡期培训,有计划地把体育产业的有关内容,比如赛事运营、体育经纪人等纳入培训内容,尽可能多的将竞技体育人才转化为体育产业人才。
四是依托省内高校大力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特别是吉林体育学院围绕培养适应“运动健康服务业所需要的管理型人才、营销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自2015年起在全国体育专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提出了“把体育专业办在运动健康服务业产业链上的人才培养新举措”,被誉为“全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所培养的体育人才将很好地满足我省乃至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需求。
陈雨点: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