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以来,通化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塑形铸魂”核心目标,高位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日前,《2025年通化市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正式印发,聚焦7大关键领域、30项具体任务,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与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完善,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强基固本,“十百千万”工程精准滴灌薄弱村。将资源力量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薄弱村”倾斜,投入政府一般债券资金2.466亿元,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通化县“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持续推进,24个“百村示范”村项目落地生根,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根基。
塑形提颜,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圆满收官。全市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所有村屯全覆盖,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累计投入车辆机械2.48万台(次),清理农村道路4817公里、村内沟渠3765公里,清运生活垃圾及农业生产废弃物66万吨,拆除残垣断壁279处,3.46万户农家旧貌换新颜,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历史性改善。
铸魂育人,乡村治理“通化经验”闪耀全省。强化典型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成果斐然。集安市首创的《“三级积分”无死角治理》登上《中国乡村振兴》杂志,走向全国;柳河县里仁村、通化县繁荣村等5个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汇编,在全省推广。二道江区《以“基层善治”夯实“乡村之治”》作为省级重点模式,已推荐至农业农村部。集安市、里仁村、向阳村等8个国家级试点县、示范村的特色经验,更被纳入全省乡村治理优秀案例储备库,治理“软实力”持续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从基础设施硬件的“塑形”,到人居环境面貌的“提颜”,再到治理文明内核的“铸魂”,全市正以系统思维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随着《任务清单》的全面落实,通化乡村将加速迈向“环境美、产业兴、治理优、民风淳”的新未来。下一步,通化市将持续深化“十百千万”工程建设,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通化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