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蛟河市,一场关于人才与发展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从校园招聘会上的文旅体验到柔性引才,从乡土专家的职称评定到订单生的定向培养,蛟河市正在探索多项举措打破县域人才困境,走出一条“引才聚智、育才强基、用才兴业”的发展新路。仅仅今年上半年,蛟河市便新引进大学生200多人,同比增长32.5%。
破局 从政策引才到生态留才
蛟河市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取得实效。招聘活动一改传统,在东北电力大学现场融入文化体验——学生可品尝灵芝糖、茶,体验民族服饰拍照,以城市软实力吸引人才,简历投递量超预期。针对县域引才难题,该市建立“三管三促进”机制,由市委牵头整合23个部门联动推进。同时打造智慧人才平台,精准对接企业与高校需求,2024年推送岗位1.2万条次,就业匹配率达83%。某企业技术需求通过平台匹配三所高校,7天内促成多名毕业生签约。
创新 构建人才发展“立体生态”
蛟河市创新“高校即合伙人”理念,打造“五个一”引才模式:通过城市宣传片、含21项补贴的“人才红利清单”、文旅体验、校企对话及跟踪服务,将招聘升级为城市推介。在长春、吉林等高校设立5处“人才工作飞地”延伸引才触角。柔性机制方面推出紧缺人才“一事一议”政策,引进食用菌等领域专家团队10余个;建立国家、省、市级返乡创业基地12个;在卫生、教育等领域设29个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深耕 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
在黄松甸镇国家级灵芝科技小院(中农院共建),非遗传承人闫风飞带领研究生开展菌种研究,其从“土专家”蜕变为“长白山灵芝工匠大师”的历程印证蛟河分层育才战略。全市构建:高层次人才库引进硕博27人、新增高级职称244人;职业技能库储备10余领域550名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库转化189名农技专家;乡村振兴库创新“订单生”模式实现16人带编入学,105人获专项职称,9基地培养1756名产业生力军。
保障 打造近悦远来“暖心港湾”
蛟河市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生态,以“拎包入住”标准扩建18套人才公寓,已吸纳21名高层次人才入驻(如驻企专家王智新2天完成入住申报,享受三年免租政策并助力企业获3项专利)。同步优化“人才新政25条”及面向高校毕业生的21项扶持政策,两年来为378人发放就业补贴805万元、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超1亿元。创新建立“1+1+N”网格服务体系,累计解决人才困难28件、协调子女入学12人次,配套“精英贷”等10项专属服务,切实以“蛟河温度”打造引才育才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