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桦甸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优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总基调,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硬的措施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坚持优中选优,让村干部更有底气。明晰“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比例协调”的选拔标准,出台《桦甸市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办法》和《选任规程》等文件,细化选任5个步骤,让村干部调整更规范。拓宽选任渠道,全市1096名村“两委”干部中专及以上学历835人,占比76.2%,创业致富带头人970人,占比88.5%,村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同时,公开招聘37名选调生、107名乡村振兴专干到村任职,带动村干部队伍文化水平整体提升。
抓实教育培训,让村干部更有本事。构建村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专业课堂”,举办村干部轮训班,邀请高校教师、农经专家、农村创业致富能手对1905名村社干部全员轮训,提升理论水平。建立“实践课堂”,充分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基地,对全市509名村干部进行黄牛养殖、食用菌、中药材、有机蔬菜种植和电子商务的实践培训,提升创业带富能力。结合市委党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职业教育中心等培训资源建立创业综合培训基地,每年择优选派村干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建立全方位网格化动态监测体系,将500余名村干部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分类定型,跟踪培养。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依托农广校、电大等办学资源,鼓励150余名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让村干部更有办事本领。
做实源头储备,让村干部更有劲头。制定出台《桦甸市村级后备人才“薪火计划”》,通过“一荐、两推、一提、一测、一审查”的选拔程序,建立1252人的储备库。实行“定人帮带”“定岗锻炼”“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四项机制,全流程培养村级后备人才,计划实施以来,共有138名后备干部走上村干部岗位,激活村干部储备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