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5月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印发了《吉林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行河长制的一个重大实际步骤。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推行河长制的重大意义
江河湖泊是生命之源泉、文明之摇篮、经济社会发展之支撑,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十分突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的问题复杂交织,特别是一些湖泊水域萎缩、水体质量下降、侵占河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现象时有发生,河湖不堪重负,确保水安全的形势也十分严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方一些省份率先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实行河长制,发挥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织密织牢治水网络,在河湖管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对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去年末,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决策部署之后,我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组织推动相关工作。这次《吉林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的发布,就标志着我省推行河长制已经正式启动实施。
二、推行河长制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全覆盖的原则,全省所有河湖全面实行河长制。
(一)“河长制”的实施目标。分两步:第一步,到2020年年底,全省水环境质量初步改善,严重污染水体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实现好转,努力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恶化。到2030年年底,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二)“河长制”的主要任务。我省河长制主要有八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强化河湖保护管理规划统筹,将生态理念融入城乡建设、河道整治等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二是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是强化江河源头保护与河湖生态修复,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力度。四是强化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加快治理工矿企业、城镇生活等各类污染。五是强化水域岸线及采砂管理,严格水域岸线生态空间管控。六是强化跨界河流断面和重点水域水质监测,建立体系统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河湖水质监测网络。七是强化执法与监管,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的监管力度。八是强化河湖保护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三)“河长制”的组织形式。我省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全省总河长由省委书记和省长共同担任,副总河长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各市(州)、县(市、区)总河长由当地党委政府确定。松花江、嫩江、图们江、伊通河、饮马河、鸭绿江、辉发河、东辽河、拉林河、浑江等十条跨境、跨省、跨地区的主要江河和查干湖等十河一湖设省级河长,其他跨市(州)、跨县(市、区)河湖设市、县、乡三级河长,不跨县(市、区)的河湖设县、乡两级河长。作为行政区界线的河流,应分左右两岸按照行政管辖的范围单独设置河长。
(四)“河长制”的保障措施。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实施、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考核问责、加强社会监督和宣传引导五项措施,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提供坚强保障。特别是要把严格考核问责摆上突出位置,制定《吉林省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吉林省河长制督办督察制度》、《吉林省河长制责任追究制度》,由县级以上河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下面,我和环保厅、住建厅的负责同志愿意回答大家关心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