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值省“两会”期间,按照省委宣传部的安排,今天在这里,我们几位和我们省媒体的朋友见面。我首先表达感谢,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解读等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营造吉林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的浓厚氛围,也发挥媒体这种社会监督的作用,做的非常好,成效也非常突出。在此,我们深有感触,特别是发改委跟各位接触的比较多,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感谢,希望新的一年里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下面我按照要求,把2016年的总体情况和2017年的总体安排跟大家简单地做个介绍。因为这段时间,相关的披露的东西比较多,新的规定,我就给大家拢一拢。
201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十三五”开了个好局。
概括去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总体平稳”。
(一)经济增长逐步回升。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增长6.2%、6.7%、6.9%,全年预计增长6.9%,这是时隔两年再次回到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二)工业经济企稳回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8个月保持在6%以上,预计全年增长6.3%。一汽、吉化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千方百计增产促销,各项指标同比增速大幅回升。
(三)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大力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在调减到332.6万亩的前提下,粮食产量依然达到743.4亿斤,创历史新高。这也是连续4年超过了700亿斤,始终稳居全国的第4位。粮食单产达到493.5公斤/亩,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第二句话,“稳中有进”。
(一)有效需求进一步释放。有效投资不断扩大,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民间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消费需求充分释放,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
请各位谅解,因为从国家的总的数据的发布到19号下午才能够反馈,所以我这全年的数可能主要还得用预计,有的报一下三季度,尽量报一下三季度。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得到改善。汽车等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7.7%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区域结构更加均衡。西部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向海湿地移民试点有序实施,河湖连通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正式出台,长春新区得到了获批,这是我们国家第17个国家级新区,获批第一年地区生产总产值就突破了1000亿元,投资也超过1000亿元;东部绿色转型区也加快发展,滚动实施了1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
城乡结构趋于协调。新增4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3个国家特色小镇,省级示范特色镇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实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工程,县域经济增长7%左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了166个美丽乡村。
(三)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降成本效果明显,发布56项惠企政策,为企业减负262.5亿元,降低企业成本480亿元。着力补齐民营经济等发展短板,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2%,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分别增长8.1%、10.1%。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省市县三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部公布实施,审批时限再提速20%;平均每天生成企业近300户;完善了国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开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延龙图新区正式成立,圈河口岸跨境桥建成通车,扎鲁比诺万能海港等项目有序推进。外贸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增速达到3.8%。成功举办首届全球吉商大会等活动,引进域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2%、10%。
第三句话,“稳中向好”。
(一)创新发展势头良好。我国首列混合动力型动车组、无人驾驶地铁在长客公司完成研发制造,超高密度LED显示屏等项目实现批量生产。重载荷智能物探专用无人直升机实现首飞。“吉林一号”卫星在农业、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12家。
(二)发展质量稳步向好。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6个月正增长,全年增长5.5%左右。居民收入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左右。
(三)生态环境不断转好。启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施清洁空气、水体、土壤等行动计划,预计201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7.5%左右,PM10平均浓度下降15%左右。
(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48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超额2万人完成任务。全年完成30万人脱贫攻坚任务。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12.9万套,36.2万人受益。解决了17.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这是2016年的工作成效,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二、2017年工作总体安排
201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CPI涨幅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2%。
工作中要把握好:“一个目标”、“一条主线”和“一个中心”,即:盯紧新一轮振兴发展目标,主线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千方百计稳增长。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控,抓住供需两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消费升级,突出工业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攻坚克难促改革。全力促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振兴实体经济,深化“放管服”、国企国资、金融和财税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三是蹄疾步稳调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继续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东中西三大板块建设,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突出发展民营经济。
四是尽心竭力惠民生。实施7个方面28项民生实事,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做一个解释,各位记者也经常参加人代会我们以往都是在48个民生实施左右今年的28个不意味着减少了,实际上是同类做了合并,比如说新增就业50万人,比如说全年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达到400万人以上,比如说零就业家庭要维持动态为零,这过去都是三件事,今年就合在一件事里说。再一个,更加突出省级层面民生的特点,更注重普惠性,一些比较具化的事情在市级和县级政府的民生实事里体现了。所以,力度不减,份量不减,在这里给大家也做一个解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开展“健康吉林、悦动吉林”活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五是积极作为保稳定。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切实加强信访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吉林建设。防范化解金融等风险。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