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

吉林市双创基地建设项目

时间:2025-04-16 21:10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双创基地,是指双创示范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双创示范基地是指以创新思维为主体、以双创产业服务为核心,具备办学条件的孵化服务场所,由国家支持成立的示范性企业孵化器,旨在培育发展双创人才、推动双创产业发展,弘扬创新文化。双创示范基地提供众多创业者一个集成的高效发展平台,通过提供孵化、研发、市场开拓、融资等一整套服务,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提升企业发展效率。

项目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及IT知名企业为基础,加强研发设计中心建设,加强科研资源整合,发展研发服务企业,引导各类高科技及设计公司和高端人才集聚。拟引进智能机器人、3D打印、云计算及服务、创客空间、创投基金等项目。

1.1.2市场前景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下,产业结构升级无疑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而创新创业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为了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中央与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就是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双创示范基地作为政策的聚集地,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密集程度与实施力度都会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所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内的优惠政策与制度安排势必会影响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

当前,我国已启动了三个批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示范基地,在创业创新重点领域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定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充分探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63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指出要依托双创资源集聚的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不同载体,支持多种形式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要求,120家示范基地包括62家区域、30家高校院所和28家企业,并且文件中也明确了各自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此后国家连续两年出台推进双创深入发展和打造双创升级版的相关支持政策,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和《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推动全国层面上的双创工作向高质量发展。120家示范基地作为先锋队,始终站在引领双创水平的桥头堡上。根据《实施意见》要求,示范基地被分为区域、高校院所和企业三类,其中区域示范基地可以分为城区、新区、高新区和经开区、县域四类;高校院所示范基地可以分为理工类高校、综合类高校、特色院校、中科院系统研究所、工信部系统研究所五类;企业示范基地可以分为国企和民企两类。我国已经出台了三个批次的双创示范基地,前两个批次分别发布于2016年和2017年,包括区域基地62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基地30个、企业基地28个;第三个批次发布于2020年,强调差异化功能定位,包括创业就业基地25个、融通创新基地27个、精益创业基地32个、全球化创业基地8个。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12家。

示范基地建设以来,创新创业主要统计指标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一是带动就业能力大幅提升,根据120家双创示范基地上报的信息统计,区域类示范基地带动就业超过90万人,企业和院所示范基地带薪兼职创业人员超过2000人。示范基地新设立市场主体平均数量年均增长7.6%,孵化平台载体平均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增幅达32.3%,很好地拉动了就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就业人群的增长。二是产学研融通创新持续深入,区域示范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820亿元,高校、院所示范基地成果转化交易额约90亿元。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数目年增长15.4%,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数量大幅增长69.4%。三是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夯实,区域示范基地平均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超过600人,省级以上研究中心平均数量超过5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410家,同比增长24.1%。四是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推广复制了一批典型经验,双创培训、讲座覆盖人数超过240万,年增长22.6%;各高校双创教育和活动经费平均投入达2000万,年增长20.2%。此外全国18个自贸区中有15个片区位于区域示范基地内,在各基地不断的探索迭代中,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创新创业发展的模式和成熟经验。

总之,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区域、高校院所和企业凝聚在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这块“金字招牌”下,这本身是在原有各类特殊经济区下的又一次制度创新。当前国际经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中美贸易摩擦还在持续,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仍将持续存在,外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前六个月示范基地绝大多数科技和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全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这就需要抓大放小、集中好有限的创新资源投入到示范基地这类创新创业的高地中。从实际发展效果看,也确实需要再“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特别是企业和区域类示范基地,基于强化带动、突出特色的原则和先集聚、后辐射的发展路径推动创新创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优势。建设由大中型科技企业牵头,中小企业、科技社团、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的科技联合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双创示范基地“校++企”创新创业合作,建设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增强中试服务和产业孵化能力。鼓励企业示范基地牵头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

《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提出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为主线,推动科技、金融、财税等政策加大落实力度,从优化资助模式、完善政策措施、集聚高端人才、创造应用场景、夯实创新创业基础条件等方面,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安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资源优势

水电资源:船营区区域内地表水充裕,地下水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区域内电力工业雄厚,总装机容量424万千瓦,年发电量88亿千瓦时,处于东北电网核心地位。

土地资源:船营经济开发区,长吉南北线、城市西南环线、长吉高速公路引线两侧以及4个乡镇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农业资源:船营区是水稻、玉米、大豆、小杂粮等国家商品粮的主产区之一,是长白山绿色食品以及中草药材主要产区和集散地。区域内有林业用地面积2.36万公顷,活林木蓄积量146万立方米。

3)产业优势

吉林市与吉林省科技厅建立了厅地会商机制,增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并与长春市科技局签订了《长吉一体化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共用共享。实施“校城融合567工程”,支持驻吉高校与有关机构联合研发项目,各县(市)区也与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科技交流和技术合作关系,有效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和先进成果。举办成果对接活动150余场,推介科技成果2万多项,转化落地120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5项,省级科学技术奖561项。目前,吉林市拥有省级科技创新中心21个、省重点实验室10个、院士工作站1个。

近年来,船营区围绕文化旅游、数据信息、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四类新兴服务业,释放服务资源效能积极主动融入吉林市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深挖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全区范围内打造生态观光游、魅力冰雪游、民俗体验游、研学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着力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网络、云存储等数字经济项目,促进数据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和商贸业集聚优势,快速壮大现代化物流产业,打造智能物流产业示范园区。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加速技术与资本对接,形成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孵化基地、融资平台、产业转化于一体的研发设计产业链条。围绕食品加工业、智能制造业两类都市工业,培育高精尖工业发展新动能。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提档,鼓励骨干企业主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制造业朝着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瞄准行业前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引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工业产业新的增长极。

4)人才优势

吉林市共有9所驻吉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0万人,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约3万余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约6.1万人,技能人才49.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4.4万人。

吉林市围绕产业发展组建人才梯队、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人才进企业”。全市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实用型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相依托的人才梯队,初步形成了双创人才集聚的态势。通过“院士专家吉林行”“人才回家过年”等品牌活动,共有52人次院士、262人次省内外高层次科技专家来吉林市参加交流合作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深入开展校地合作,邀请青年人才走入吉林、筑梦吉林。仅2023年,全市就引进87名硕士以上人才驻企服务,1.1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就业。全市累计引进科技领军人才14人,培育杰出科技青年团队214个。围绕重点产业选派“科创专员”“科研助理”“科技特派员”等1000多名科技人才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5)区位优势

吉林市地处东北亚枢机要穴、长吉图核心腹地,东临延边通江达海,西连哈长沈大,南贯辽丹大通道,北接三江平原。道路交通便利,距龙嘉机场64.5公里、长春117公里、沈阳397公里、哈尔滨355公里、距大连港780公里、天津港1020公里。可对接京津冀,辐射东北亚,地缘发展优势明显。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四射路网,铁路形成十字支撑。拥有长珲城际,长图、吉舒、沈吉等铁路,九江、九棋、西哈等铁路专用线及联络线。吉林地区铁路发送货运量2670.6万吨,到达货运量2817万吨。

船营区地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这里是吉林省长吉一体化战略的前沿,是吉林市向西扩张与长春市对接的重要端口。是吉林市打造旅游文化名城、现代产业基地、创新创业高地、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地带,是吉林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节点。船营区交通便捷,区内有解放大路、雾凇路、北京路、松江路、越山路、珲春中街、吉林大街等十几条主干道。长吉高速公路、吉草高速公路、长吉南线、长吉北线出口都在区内。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集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科研成果转换、中小微企业孵化、软件及服务外包于一体的科研设计中心、综合楼、仓库等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000万元,流动资金4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0000万元,利润3000万元,投资回收期9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以产业集群的方式为船营区引进高科技创新创业企业、高科技技术、高端人才、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理念,显著提升全区高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促进船营区及周边实体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为全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市船营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市船营区商务局

地址:吉林市松江中路87

2.2概况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全国唯一与省同名城市。幅员面积27711.4平方公里,占全省14.8%,其中市区面积3774.6平方公里。现辖永吉县1个县,舒兰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4个县级市,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4个城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和1个国际合作区(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户籍人口399.6万,有汉、满、朝、回、蒙等40余个民族。

船营区地处吉林市中西部,因明清两代在此设船厂和水师营而得名。193641日正式设吉林市时,始用船营区名,是吉林市的发祥地和古城旧址,曾经的八个老城门旧址均在区内。辖区幅员面积612.6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1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船营经济开发区),11个街道、53个社区,4个乡镇、59个行政村,总人口44.4万,其中农业人口9.4万。

第三产业是船营区的主导产业,占GDP80%左右,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是第三产业的主要行业。目前,全区有2000多户商贸企业、2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业79户,专业市场10个。全区工业企业570余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9户,主要分布在机械加工、木制品加工、食品、电力电子等行业。农业属城郊型农业,以粮食、蔬菜、水果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2.5万吨水平;牧业以猪、牛、鸡养殖为主,占农业产值的一半左右。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2000

人:贾子健

  话:+86-432-64831175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人:王艳超

联系电话:+86-15843218881

(责任编辑:李光辉)
威尼斯人博彩 澳门博彩官网 十大足彩平台 2026世界杯投注 足球外围平台 澳门新葡京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