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产业
长春市“吉字号”数字关药博览园项目
1. 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项目选址在长春市二道区胡家村,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净月潭的北麓,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项目以吉林省长白山特色中草药人参为IP,开发人参动漫和数字化产品,打造吉字号数字关药“文化展示区+种植示范区+健康旅游区”,树立文创关药、科技关药、关药文旅的吉字号品牌形象,建设中国首个以人参为IP、数字化、体验式、产学研游为一体的国家级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数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全季可游、全时有趣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长春市二道区胡家村地处长春市东部生态绿脉的区域门户,地块紧邻雾开河大街、长吉南路、南湖大路、烟长高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具备项目快速启动的条件。
1.1.2市场前景
(1) 中草药博览园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国内中草药博览园作为展示中医药文化、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发展迅速,功能日益多元化。它们不仅是展览窗口,更成为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与国际交流的平台。
早期的中草药植物园以科研和观光为主:
北京药用植物园地处北京市西北郊,占地20公顷,共收集药用植物1300种(不含品种),并拥有大型种质低温贮藏库(900个种,1500号种 子)及各类专业实验室。
贵阳药用植物园地处贵阳市城南,占地64.5公顷。目前,已建成药用植物标本园,引进各类药用植物800多种。建有800多平方米的温室的和组织培养室.设有药材、药用植物引种驯化、药用园林、药用香料等研究室。
广西药用植物园地处南宁市东郊,占地240公顷,先后引种栽培了药用植物2130多种,药用动物11种。是亚太地区面积最大、栽培品种最多的药用植物园。
台湾的昆仑药用植物园,位于台湾的桃园县,占地64公顷,种植各种药用植物2000种以上,每种药用植物均经专家指导设有标示牌,可从中学到许多中药材知识。
近年来建设的中草药博览园的核心功能集中体现文化传播与产业聚合两个方面,多采用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
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位于甘肃陇西,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展馆以黄芪之花布局,融合了体验性、生态性、知识性、国际性和社会性,不仅成为展示陇药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中心,进一步打造成为国家级产业枢纽,聚焦陇药种植、仓储、交易、加工等全产业链,辐射西部,服务全国。
河北安国药博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占地2500亩。这里不仅是一个中药材的种植基地,更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地。通过结合河北独特的种植环境和安国市千年的药文化历史,药博园打造了一个集中药标准化种植、加工、制药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
粤澳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9万平方米,是集中医药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内大型中医药主题沉浸式空间。依托澳门“中葡平台”优势,侧重中医药文化国际化推广。
中草药博览园对道地药材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文旅产业振兴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大力培育“中医药+”研学旅游、养生养老、文创开发等新业态,实现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强链、扩链,有效带动旅游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中草药博览园也是中医药“走出去”、国际化的重要窗口,目前甘肃省通过加强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交流合作,已在12个国家建立了16个岐黄中医中心或岐黄中医学院,并在泰国揭牌了“敦煌医学科”,海外注册的中药产品超过了1500个。
展望未来,中草药博览园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数字化: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深入,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体验。
个性化:依托道地药材分布区域,博览园将更注重挖掘产地独特资源,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标签。
国际化:扮演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角色,促进与国际传统医药界的交流互鉴。
总体而言,国内中草药博览园项目的发展立足于道地药材分布区域,发展趋势已超越了传统的展览展示功能,正逐步成长为驱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农文旅产业与中医药文化国际化推广的重要平台。
关药,作为中国传统道地药材的重要代表,主要产自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特别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中国人参的原产地及核心产区。这一区域得天独厚的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孕育了许多品质优良、疗效显著的道地药材如人参、鹿茸、北五味子、关黄柏、辽细辛、关龙胆、赤芍、关防风等。根据《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到2025年计划在东北地区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140万亩以上。 关药的发展除了科技赋能与产业化发展外,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整体价值,特别是加强“吉字号”关药品牌的建设与市场认知,进一步提升“吉字号”关药品牌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项目将建设数字关药文化展示区 、数字关药种植示范区、智慧关药健康旅游区和数字中医诊疗中心,其中数字关药文化展示区 以长白山人参为主IP,以中医文化为切入点,打造3D人参IP数字导览;通过模块化设计、数字技术重构关药和中医文化场景,采用全域高精度建模、智能体感交互与多维动态光影技术,以可视化、高互动的形式展示长白山药材分布、采摘、炮制等场景;可使用阿里云、RASA开源框架,识别中医药专业术语、定制知识图谱,以数字化方式推广中医药古籍知识、方剂知识、穴位知识和病症知识,创新构建可游、可触、可传承的文化体验空间。数字关药种植示范区将建设现代温室、大棚和配套实验室,配备数字化管理平台和生长模型优化的环境控制系统。智慧关药健康旅游区将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特色民宿、药膳药浴、特色疗养等业务模块运营效率提升和客户体验优化。数字中医诊疗中心将建设诊疗区、康复区、数据中心和远程服务平台,支持基于大数据的管理辅助决策、病案智能分析和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等。
项目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国内首家以人参为IP的数字化、体验式中医药博览园,实现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展示,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交流,实体空间走向虚实融合。项目的建设将以“科产融合、种药融合、药食融合、药旅融合、药养融合、药医融合”的方式,树立吉林省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数字创新示范发展的“吉字号模式”,树立吉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吉字号模式”。
1.1.3技术分析
本项目与国内知名团队合作,对项目的定位策划、规划布局、业态设置、功能分区、园区运营等进行专业策划、设计和运营分析,从前期策划开始为项目保持生命力打下基础。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1、中医药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21年2月,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吉文旅发【2021】27号《关于印发促进吉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23】3号《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25】11号《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数字中医药
2024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数据局国中医药综发【2024】6号《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
202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规财函〔2024〕259号《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
3、吉字号
2024年4月,吉林省市场监管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国资委、省粮储局、省林草局、省能源局、省畜牧局、省供销社《关于推进吉字号特色品牌建设的若干举措》;
4、旅游
2021年12月,国发【2021】3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支持住宿业与旅游、康养、研学等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2)资源优势
长春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面向东北亚开放门户。
长春市拥有支持项目发展的优势资源:
1、空间聚合:产业、人才、资金集聚;
2、流通枢纽:渠道与流通中心;
3、认证管理:吉致吉品认证;
4、科创文创:高校云集、文化策源;
5、文旅展示:全省的旅游、消费与文化体验中心。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约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用地占地约27万平方米,其中文化展览用地16万平方米,商服用地4万平方米,科研用地1万平方米,医疗用地2万平方米,公共配套用地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其中文化展馆4万平方米,商业、民宿4万平方米,育种基地0.5万平方米,中医诊疗1万平方米。
规划租赁村集体一般农田20万平方米,建设数字化温室约150个,面积约10.5万平方米。
1.2.2建设内容
项目将建设三区一中心:
(1) 数字关药文化展示区4万平方米;
(2) 数字关药种植示范区11万平方米;
(3) 智慧关药健康旅游区4万平方米;
(4) 数字中医诊疗中心1万平方米。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5,000万元(含数字化投资25,000万元),流动资金25,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5,000万元,利润7,500万元,投资回收期15.4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7%。
1.4.2社会评价
项目的建设将驱动吉林省关药全产业链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农文旅产业与吉字号关药品牌的国际化传播。
项目通过“科技塑核、文旅引流、产业变现”实现项目公益性与盈利性的平衡,树立文创关药、科技关药、关药文旅的吉字号品牌形象,是“吉字号”品牌形象塑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吉字号”品牌形象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1.5合作方式
EPCO项目,独资或合资均可。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长春市二道区胡家村。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谋划、招商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二道经济开发区
地址: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
2.2概况
长春二道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莲花山开发区、经开综保区等开发区紧密构成长春东部经济圈,周边有哈长、京哈、珲乌三个高速出入口,地铁2号线、二道经济开发区位于长春东部,区域面积约49平方公里,与净月东南湖大路、东吉林大路、珲乌高速、烟长高速构成了高等级立体交通,距龙嘉国际机场及城市中心仅1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近几年,二道开发区经济稳步发展,在全省近百个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多次荣列前茅。域内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用地达15平方公里,目前已整理出商住净地45公顷、工业净地近50公顷,传化智能公路港、华润·普洛斯、亚泰新型建材、新金享、伟峰、嘉惠等60余个重点项目相继落位,总投资近千亿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域道路建成通车40条、里程超70公里,内网循环、外部通达;水、电、气、热等基础配套实现区域全覆盖;2024年新建66kV变电站(10万kVa)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运,大幅提升区域用电保障水平;教育、医疗、消防、养老等一批政府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区域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全区率先创新成立项目服务局,构建项目“帮办领办代办”全过程协同跟踪服务机制,形成从“招商”到“投产”的全链条服务机制,确保为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0031
联 系 人:长春二道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 王杰
联系电话:+86-13944088829
电子邮箱: 337439357@ QQ.com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
联 系 人:张俊杰
联系电话:+86-15704317930
传真:+86-431-82700590
电子邮箱:xmc827639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