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

欧宝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参产业

人参产业

吉林市林下参健康旅游基地项目

时间:2025-03-19 21:32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本项目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人参小镇、参林养生、房车露营;光游览线、人参科普线;山林运动、特色住宿和森林观光等内容。

舒兰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林下参作为当地的特色资源,增强了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旅游、生态旅游成为热门趋势,项目将人参资源和旅游资源以及运动养生等综合为一体,满足了市场对于高品质、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并且通过项目将打造“人参城”城市名片吸引各方游客,并易于形成深刻印象,加之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形成良性循环。

1.1.2市场前景

1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该行业涵盖了景区运营、旅行社服务、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到中游的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再到下游的旅游服务与体验,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推动旅游市场的繁荣。随着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中国旅游行业正朝着个性化、智慧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为全球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融合也日益加深,共同促进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全国各省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海南、北京、吉林人均消费瞩目相较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贵州、云南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品  疫情结束后,文旅消费快速恢复,2023年旅游相关企业注册量36.29万家,同比增长42.28%从各省份来看,广东、山东、四川的现存旅游相关企业数量处于Top3

旅游收入与人数增长:2024年一季度,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0%,创历史新高。同时,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4.19亿人次,同比增长16.7%,显示出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势头。

旅游消费力提升:次均旅游支出达到1071元,城镇及农村居民的次均旅游支出均创历史新高,表明旅游消费力在持续释放。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一季度农村地区接待游客近8亿人次,创同期历史新高。乡村旅游成为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生态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产业。

入境游与出境游:入境游市场也表现出色,暑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约七成,来华入境游游客总人次同比增长超30倍。同时,出境游市场也在逐步恢复,订单同比增长超四成。

休闲放松与亲近自然:休闲放松、美食打卡及亲近自然是游客乡村游的核心诉求,“短暂躺平”成为新的旅行目的。

亲子游与研学游:暑期是亲子游、家庭游的高峰期,亲子客群整体订单量占比达35%,高频次报名研学游的亲子家庭显著增多。

2康养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据《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康养旅游被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按照经营模式,康养旅游可以分为候鸟式、疗养式、乡村式和综合式等。

从产业链的角度,康养旅游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划建设,中游的康旅项目运营商,及下游的项目推广渠道商。康养旅游项目生命周期大致沿着“开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链条发展延伸。

我国康养旅游发展中实践先于理论,2002年海南三亚最早出现养生旅游,但发展规模有限。2012年,攀枝花提出开发全国“康养旅游”城市,我国康养旅游市场开始快速发展。2016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并明确了“康养旅游”的概念,康养旅游正式被国家纳入了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化的重视康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生存到生活的历进,温饱到品质生活的讲究。“十四五”以来,国家更是在相关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自此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热潮。

“十四五”以来,康养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更是达到高峰,2021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康养旅游,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从康养旅游相关注册企业数量来看,中国关于康养旅游相关企业的数量超过5000家。从历年相关企业的新增注册数量变化情况来看,2017年以来,中国康养旅游行业企业新增注册数量呈指数型增长,2020年行业注册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达到历年峰值。2021-2023年行业注册企业数量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于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需求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目前,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21%的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15%的处于疾病状态群体,超过4亿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中产阶级等等,这些都为康养旅游提供巨大的市场。

根据国家旅游示范工作评定委员会发布消息,我国首批国家旅游示范基地共有40家,评出的首批国家旅游示范基地包括10个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10个中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10个中国人文旅游示范基地、5个中国蓝色旅游示范基地及5个中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大健康”产业正快速迈入新一轮的增长。作为把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结合的康养旅游,拥有着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发展空间巨大的蓝海市场。据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25月发布的《康养旅游机构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显示,2015年康养旅游的交易规模约为400亿元,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691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将近830亿元,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0%左右。2020-2022年因全球疫情蔓延,人们出行受到影响,旅游行业整体运行情况不佳,康养旅游市场也受到明显影响。2023年开始逐渐复苏,经初步统计测算,2023年中国康养旅游市场规模接近900亿元。

3人参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人参作为我国极具特色的传统中草药,应用历史悠久,是活性最为显著和营养价值极为丰富的药食两用代表性中药资源。我国是全球人参最大产地国,2015-2022年,我国人参产量从3.37万吨增长至8.8万吨,需求量从3.3万吨增长至9万吨。进出口方面,2023年我国累计进口人参3693.1吨,同比增长86.85%,出口1803.4吨,同比增长0.49%我国人参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三省,分别是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黑龙江省人参产量为4.42万吨,吉林省人参产量为3.48万吨,辽宁省人参产量为0.48万吨。

科技创新在人参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人参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人参深加工产品市场逐渐兴起,如人参饮料、人参保健品等。2024年,中国人参市场规模已突破299亿元。预计未来5年,该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老龄化与健康需求的增加、消费升级以及政策红利三大核心因素。

人参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较高的特点。大型品牌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营销等方式占据市场份额,中小型企业则需要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战略来提高竞争力。消费者对人参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包括不同品种、不同形态、不同功效的人参产品。随着“轻养生”概念的兴起,人参滋补品市场也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未来,人参产品将更加注重复配其他传统滋补成分实现复合功效,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产业链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多元化应用与创新的推动,人参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为人参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人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行业的协同发展。

项目的建设将依托人参资源进行健康旅游产业的综合型发展,建设有特色的、高质量的人参健康旅游项目。

1.1.3技术分析

本项目聘请国际知名团队,对项目的规划布局、业态设置、功能定位等进行专业设计,从前期设计开始为项目保持生命力打下基础。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住宿业与旅游、康养、研学等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提到要加强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支持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综合监管。

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提出通过加强联系服务,实施项目资助、搭建交流平台、强化教育培训,鼓励创新实践等方式,充分激发带头人发展潜力,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队伍建设。

《吉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养老服务与相关行业不断融合发展,探索“养老服务+行业”模式,培育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智慧养老等新业态。

《 欧宝体育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到2025年,人参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人参新品种选育、高效种植、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人参种植、加工、仓储流通等方面关键短板基本补齐。林下参与非林地种参协调发展,园参标准化和林下参标准化种植基地占比分别达75%50%,鲜参优质率达到85%以上。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人参种植大户加入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达80%以上。按照全链条开发的模式,进一步稳定一产、着力提升二产、加快发展三产,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7%50%43%。到2030年,人参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农业新兴支柱产业。

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同志上任伊始,利用8天时间走遍全省11地,调研全省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情况,特别对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外关心。中共舒兰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完善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打造“人参城”城市名片。

2)资源优势

舒兰全市有林地面积238021公顷,森林蓄积量3016878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2.3%,为人参及中草药种植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500公顷,产量约3000吨,产值5800万元。主要品种有桔梗、柴胡、黄芪、赤芍、牛膝、蒲公英、五味子、林下参等,其中林下参2061公顷。

舒兰市面积4559.55平方公里可开发土地资源存量大,新增用地、储备用地可满足新上项目需求,用地价格在东北41个城市中处于低价位。

3)人才优势

吉林市拥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北华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这些院校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同时吉林市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经过企业及公益机构培训后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吉林市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4)区位交通优势

舒兰市地处两省三市交汇处,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中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腹地,南接吉林市,北联哈尔滨市,西隔松花江与长春市相望,处于吉林、长春、哈尔滨三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境内交通便利,公铁运输网络四通八达,有国、省、市级8条高等级干线公路,拉滨、龙舒、舒榆三条铁路贯穿境内。“十四五”时期白旗松花江大桥稳步推进,舒兰市位于“两省三市”的节点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

1.2.2建设内容

项目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人参小镇(建设人参种植生态棚,人参可视化加工车间、原料库、标准化生产车间、人参手工作坊体验中心等)、参林养生谷、房车露营区;观光游览线、人参科普线;山林运动区、人参特色民宿和森林观光等内容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4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400万元,流动资金96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93023万元,利润11628万元,投资回收期6.3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9%

1.4.2社会评价

项目通过发展林下参健康旅游,可以推动吉林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旅游业等多元化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该项目将促进人参深加工、旅游纪念品开发、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进一步壮大地方经济实力。

人参作为中药材的重要品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该项目的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舒兰市利用林下参资源建设林下参健康旅游基地将成为该市的一张特色旅游名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舒兰市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舒兰市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

2.2概况

舒兰,地处吉林省东北部,位于北纬44度“世界黄金水稻带”“世界黄金玉米带”“冰雪黄金纬度带”,全市幅员面积4559.55平方公里,总人口58.7万,下辖10镇、5乡、5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享有“贡米之乡”“果实之城”的美誉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舒兰市现有装备制造、医药保健品生产、农产品深加工、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五大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形成了矿产资源开发、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舒兰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准确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开展产业转型突破年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工业“3+4”产业体系。“3”就是着力提升白鹅、钼、稻米三大地标产业的工业化、链条化发展水平;“4”就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精加工、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大产业、构建大集群”。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2000

人:苗宇航

  话:+86-432-68200065  

          +86-15143985789

电子邮箱:slsjhzx@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商务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人:姜雨秀

联系电话:+86-432-62049694    

          +86-15804325460  

电子邮箱:jlstzcjfwzx@163.com

(责任编辑:李光辉)
PG电子 新葡京博彩 雷火体育 太阳城娱乐 伟德体育bevictor 美高梅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