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

欧宝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

​吉林市航空会展中心项目

时间:2025-03-18 10:38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本项目在吉林市经开区建设以实物展示、贸易洽谈、学术交流和飞行表演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中心。

航空会展,是航空航天展览会或博览会的简称。现代航空展起源于人类早期的航空活动,并伴随着航空工业的成长、航空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成为以实物展示、学术交流、飞行表演和贸易洽谈等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博览会,也是展示世界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成就、最新进展和先进科技主流的重要窗口。

1.1.2市场前景

1.航空航天产业现状

全球范围内,航天产业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其中商业航天收入占比逐年提升,显示出强烈的市场化趋势。同时,航空客运业务也在逐步恢复,尽管仍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响,但整体上呈现出积极的复苏态势。2021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规模为38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从全球航天产业构成情况来看,全球航天产业的发展仍以卫星产业为主,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占航天产业的比重为72.3%;非卫星产业占比为27.7%。全球客运业务量在2021年小幅恢复,国际民航组织关于COVID-19对民用航空的经济影响分析表明,世界范围旅客数量达23亿人次,是大流行病之前(2019年)水平的49%202060%的降幅相比有所上升。2023年全球航天市场规模为5700亿美元(同比+7.4%),其中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为4450亿美元(同比+5%),占比78%,占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航天市场规模为5960亿美元

在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民航大力推动机场网、航线网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等地区布局建设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及各枢纽机场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通过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中西部和支线机场建设,机场体系结构更加均衡。在航天方面,2023年,中国航天完成宇航发射的次数逼近70次,成为中国航天新的里程碑。并在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固体燃料火箭研发、可重复航天器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推进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等中国重大航天旗舰工程,打造大型空间基础设施,推进遥感卫星、通讯卫星等星座的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创新,商业化、民主化、小型化、智能化等成为未来发展新趋势。

2023年全年我国的火箭发射次数为67次,其中,民营商业火箭发射13次,成功入轨12次,占全年成功发射数量的18%。商业运载火箭液氧甲烷发动机、可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我国目前在轨卫星1059颗,其中商业卫星492颗,占比接近50%

此外,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亿元突破至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超2.3万亿元。

航空航天产业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象征,同时也为多个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2.低空经济产业现状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等特点,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重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低空经济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低空旅游方面。通过低空飞行活动,可以提供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满足游客对新鲜、刺激的旅游需求。低空经济对旅游业的创新意义在于它能够激活和带动新型消费需求。通过低空旅游,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形式,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

低空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旅游业向立体化、多元化发展。通过低空飞行活动,可以拓展旅游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此外,低空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023年底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提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截至2024中国低空经济领域共有企业6.7万家。从成立时间看,近五年新成立的企业数达到近2.1万家,近十年成立的企业数占比接近80%。从区域分布看超六成企业分布在中南和华东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浙江省、山东省等地区,华北地区占比约12.6%,主要集中在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地。

低空经济的飞行器根据飞行航程高度不同可分为:在120米以下以消费级无人机为主;在120-300米以行业级无人机为主,用于即时物流配送、城市管理等;在300-1,000米以行业级无人机为主,用于快递物流;在1,000-6,000米以载人飞行器为主,例如直升机、eVTOL。目前低空领域的主要产品有备受关注的飞行器类型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

在低空经济与旅游的结合中,直升机、热气球、滑翔伞等低空工具已较为成熟,并逐渐成为游客新奇体验的选择。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尽管还处于产品认证和适航审批的阶段,但其在景区体验中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预计将成为低空经济在旅游领域率先推行的应用场景。

3.会展产业的现状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定义包括在一定地域空间内,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会展的外延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销活动、大中小型会议、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

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844场,展览总面积为1.55亿平方米,展会数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展览面积同比增长10.1%,中国展览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报告显示,20241万平方米及以下的小型展会数量大幅下降,同比减少25.8%5万至10万平方米的大中型展会数量增长明显,同比增加11.8%,展会规模、结构持续优化。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举办经贸类展会项目数量和展出面积最多,分别占国内经贸类展会的67.3%72.5%

2024年,中国展览业紧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应用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新技术,推动展览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此外,展览业也成为展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成为展览业的热门展示内容。2024年全国共举办工业与科技类展会1064场,数量居各类展会首位,同比大幅增长63.4%

展览业市场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2024年全国办展面积前100位的展会项目中,政府主办展会项目数量占比由2023年的33%下降到25%。中国展会项目和组展单位进一步对接国际标准,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有265个展会项目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比上年增长超过20%

展望2025年,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升将进一步推动展览业规范高效发展,展览业将朝着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加速迈进。我国展览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与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

字经济与展览经济的交汇融合正成为趋势,大数据和智能化将有力推动业态模式和管理服务创新,AI等新技术将增强数字展览的沉浸式体验,展馆管理的数字化将推动客商有效对接。近年来,新技术在展会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从现场数据的收集统计,到线上线下展会的共同发展,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到会展科技资本的融合,都充分体现出“会展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与各国之间贸易联系更加紧密,对外贸易的增长带动我国企业出国参展频率、办展规模逐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和展览业界积极支持国家战略,纷纷提出了更多展会建议和设想,全国范围内将逐渐形成各有侧重、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一带一路”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格局,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一带一路”国家的展会项目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展览业的发展,不断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如中央层面提出推动国内线下展会恢复、支持企业出境参展;地方层面则出台发展规划、资金扶持、产业促进等措施,为展览业持续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4.航空会展产业分析

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航展已有数十个,其中,时间久、影响力大是巴黎航展范堡罗航展新加坡航展中国航展虽然创立时间较短,但起点高、发展快,也已跻身前列,成为国际一流航展。

2024220日,举行2024年新加坡航空展。中国自主研发的窄体客机C919首次在国外亮相、首次参加航空展。

航空展的展出形式被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世界上影响力较大的几个国际航展上,展品覆盖范围已从最初以飞机等航空产品为主,拓展至陆、海、天、电、网等各领域。大型国际航展,一般都包括静态展示、飞行表演、动态展示、视频演示、网上虚拟展示等多种方式,集专业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此外,航展上还会举办产品推介、贸易洽谈、学术交流等活动。

如今,航展的影响力已经从经济和技术领域延伸到了政治领域。无论是新兴航展,还是历史较为悠久的航展,各主办国无不着力扩大参展商的来源和规模,以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响。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为例,该展会集中展示了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搭建了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本届航展交易额达2856亿元,签约涉及飞机1195架,飞机数量创新高。此外,中国航展作为中国唯一由中央政府批准举办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已发展成为集贸易性、专业性、观赏性为一体,代表当今国际航空航天业先进科技主流的蓝天盛会,跻身于世界五大航展之列

5.吉林市航空产业的分析

2017吉林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且在航空维修配套、航空教育培训等方面优势明显,吉林航空维修公司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综合性航空维修保障企业,是吉林省最大的航空工业企业,近年来随着新项目的建成投产,维修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十四五期间沈飞集团等主机厂拟向社会大规模释放配套产能,吉林市航空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1.1.3技术分析

本项目在吉林市经开区规划建设,吉林市航空产业发展情况较好,航空会展设计、建设技术成熟,能够为项目提供先进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案。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支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运动赛事和展览,广泛开展群众性航空运动活动。鼓励企业创新通用航空消费服务,积极拓展新兴消费业态,开发通航衍生产品,推动通用航空创意经济,满足多样化通用航空消费需求。支持航空运动参与主体创新发展,推动在基础较好地区打造航空运动集聚区和产业带。鼓励自用娱乐飞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鼓励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众娱乐等私人飞行,加快壮大消费群体规模。

工信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极。

2023 7 31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要求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鼓励各地加大对商品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购物节、民俗节、品牌展、特色市集等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会展消费。

《 欧宝体育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提出要支持开发低空旅游线路,鼓励开发空中游览、航空体验、航空运动等航空旅游产品。积极开展通用航空旅游试点,鼓励重点旅游城市及符合条件的旅游区开辟低空旅游航线。将开展旅游通航产品优秀的通航企业纳入全省扶持壮大旅游企业范畴予以支持。

2)资源优势

吉林市资源发展潜力较大。全市电源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其中“十四五”期间新增装机327.9万千瓦,年均增长8.3%,其中:燃煤发电307万千瓦,占30.7%;燃气发电86万千瓦,占8.6%;风电154万千瓦,占15.4%; 光伏发电70万千瓦,占7%;水电350万千瓦(常规水电320万千瓦,抽水蓄能30万千瓦),占35%;生物质发电27万千瓦,占2.7%;垃圾发电5.8万千瓦,占0.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60.7%。预计2025年发电量206.3亿千瓦时,城乡电网总变电容量达到4891.1兆伏安。

吉林市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积为853公顷,其中商服用地74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00公顷,住宅用地179公顷(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其他用地100公顷(含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可开发土地资源存量大,新增用地、储备用地可满足新上项目需求,用地价格在东北41个城市中处于低价位

3)产业优势

吉林市作为国家首批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区域和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试点城市之一,拥有明显的产业优势。

吉林市文旅产业近年来发展也十分活跃,人流物流活跃度大幅提升,为发展低空经济和会展经济提供较好基础。当前,吉林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同时吉林市委市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引进青鸟通用航空集团等,拓展航空运动应用场景,同时做好中长期规划建设,推动低空经济在江城蓄势起飞。

4)人才优势

吉林市拥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高校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们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这些专业技能人才还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吉林市具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化工人,经过企业及公益机构培训后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航空会展中心,结合大型航空表演、静态航空器材展等,丰富吉林市展览展示、商贸交易、休闲居住的产业内容。逐年扩大办会的规格与参与规模,打造国际知名的展会品牌。

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大型航空表演区、静态航空器材展示区、创新馆展览区、飞行体验区。

①大型航空表演区:包括有专业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动力伞、滑翔机表演、降落伞表演等项目。

②静态航空器材展示区:展示各种航空器材,如动力系统、机载装备、航材、零配件、机电导航、通讯设备、传感器、配套装备、改装器材、特种装备、维修保养设备工具等。

③创新馆展览区:建设创新馆,在馆内展示目前关于通用航空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④飞行体验区:通航展会提供若干架飞行器供参观者体验飞行,参观者们可以提前报名参加飞行体验,亲身感受各种飞行器的独特飞行魅力。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2500万元,流动资金75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2593万元,利润11574万元,投资回收期7.4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3%

说明:表“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航空会展中心的建设不仅集中展示航空产业发展的突出成果,丰富了人们工作之余的文化生活,还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尤其对扩大吉林市城市影响力,打造城市新名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巨大支撑作用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他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经开区航空产业园

1.8项目进展情况

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地址:吉林市九站街道九江大路499

2.2概况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吉林市西北郊,1998年建区,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面积93平方公里,建成区20.4平方公里,主导产业有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碳纤维为主的化工新材料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信部认定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国家级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发改委批准的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化纤协会认定的大丝束碳纤维及制品研发生产基地,是东北最具竞争力的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2.3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一局

邮政编码:132000

人: 曹健

  话:+86-432-66490821  

          +86-15044287009

电子邮箱:476696151@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商务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人:姜雨秀

联系电话:+86-432-62049694    

          +86-15804325460  

电子邮箱:jlstzcjfwzx@163.com

(责任编辑:李光辉)
澳门博彩官网 十大正规赌博平台大全 澳门网上博彩 永利体育 澳门新葡京娱乐 世界杯官网买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