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1-03 12:33
- 来源:
近年来,四平市以强化日常应用和便于开展工作为出发点,以“提高监管效能、降低行政成本、防范化解风险”为落脚点,变局部治理为全域治理、变集中办公为线上随时随地办公、变人工巡视为屏上调度、变事后处置为提前预警,实现了“一网感知态势、一网事件处置、一网纵贯全局、一网协同共治”。
态势感知平台就是通过信息化设备,对事物发展态势进行认知的数字行政治理系统。四平市基于“城市超脑”算力、存力资源,利用运营商信号塔高点资源,整合各类影像和传感器资源链,集成国内政府行业72类态势判读基础算法,以“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四大领先优势,统筹建设“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让行政管理“可视、可感、可治”。
变局部治理为全域治理
“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有效解决了“雪亮工程”“数字城管”等平台的覆盖盲区问题,并将监管范围从仅能覆盖城区和乡镇部分区域,提升至对全域范围的95%实施全天候监管。自启用以来,平台累计归集基础数据84类、7795条,纳入重点监控领域119处,发现各类事件12688件,特别是对重点河流、重点区域、农田低洼地段积水情况实时排查提供了便利,为全市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录入可视化,农民合作社、备案畜禽规模养殖场、种畜禽养殖场等资源点位信息包括经纬坐标、位置信息、法人信息、联系方式等,可以通过地图点触方式直接查询,方便及时了解基层资源详细情况。通过平台对资源点位进行管理,农业主体相关数据简洁直观,原本表格式、清单式、台账式的数据信息以动态化、立体化、可视化方式进行呈现,结合四平市农业资源分布,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农业主体实时生产情况,更能为优化全市农业产业布局提供直接参考。通过平台对资源点位进行处置,可以对资源点位进行高清24小时监控,解决了因灾害天气导致的进入现场困难、同时多处出现险情难以兼顾的困难,既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又为灾情过后定损困难、取证困难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
变人工巡视为线上办公
以往,农田、水域、森林等日常巡检区域巡检周期较长,且受天气、地势等原因无法实现全覆盖,部门办公只能通过电话沟通、召开会议等方式,难以适应快速反应需求。态势感知平台投入使用后,累计为4789人开通平台使用权限,依托实时影像传输和云台自由操控能力,顺利实现“屏上调度、屏上监管、屏上核验”,电话受理变为线上多源受理、线下集中办公变为线上协同办公,指挥调度更加科学、精准,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
变事后处置为主动预警
过去一个时期,各行业对突发事件的监管缺乏提前感知和预警机制,基本无法提前预判事件的发生并及时有效处置。
态势感知平台通过智能自动感知设备,可在2分钟内发现事件苗头,并精准推送至相关行业监管人员,开辟了设备自动巡视、线索智能判断、警报秒级推送的事件报送新通道,有效解决了事件发现晚、预警慢的问题,实现“一网感知态势、一网事件处置、一网纵贯全局、一网协同共治”。
依托遍布全市的智能感应摄像头,“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可通过自动巡检、智能采集等方式,第一时间发现警情,并通过智能AI算法避免误报,及时将现场灾情、被困人员的数量及位置信息准确报送至指挥中心,极大弥补了以往人工报警导致的报警时间晚、语言表述不清、信息不准确等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对“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服务标准化验收专家结论中给予项目高度评价:项目架构思维呈现智看、智集、智联、智管的设计理念,满足“互联网+”时代下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组成,是实现城市管理“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的关键基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的科学创新,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备并超越了“一网统管”的能力要求。
“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将持续融合新的场景应用,持续推进各类传感器布设,持续保持领先的数字化建设,持续打造围绕“城市超脑”的多维融合新生态,实现数字政务新格局,让基础设施“硬联通”,让规则标准“软联通”。从“传统监管”走向“智慧监管”,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道路上四平市踔厉奋发。“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正在助推四平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智慧,让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