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农业产业体系
时间:2024-06-19 13:40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是一个大的生态循环系统,要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农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多年来,长春市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探索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积极建设以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的种养循环生产体系,粮食作物单产增加,化肥等投入降低,水稻田里可以养鱼、虾、蟹,玉米秸秆可以转化为牛猪鸡的饲料,养殖场里的畜禽粪污可通过发酵的方式变成有机肥回到土壤中……一个立体的、生态的农业实现了闭环,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给农民带来收入,每一个环节又大有可为。
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种养结合使得一些地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既增产量又提质量,粮食安全根基夯得更实。稻渔种养,基础在稻,根本是“保粮”。坚持把粮食稳产高产、提质增效作为发展稻渔种养的首要考量,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重渔轻稻、肥渔损稻。坚持优先发展生态共生模式,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加强减肥减药技术指导,打造绿色有机稻渔品牌。
比如,德惠市通过将5个连片乡镇设立为水稻种植主产区,打造稻田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已基本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绿色水稻订单种植模式,积极推广“鸭田稻”“蟹田稻”“鱼田稻”等有机水稻种植的新模式新技术,龙头企业经营水平大幅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23年,德惠市水稻产量达到了5亿公斤。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有的需要在田间挖养殖沟,确保宜种又宜养。据了解,长春市相关部门加强对沟坑设置监管,严格落实沟坑面积占比不超过10%的规定,严守“不改变耕地地类、不破坏耕作层”底线,防止“与粮争地”。
种养结合、一地多收的生态循环发展道路,给农业增收带来多种可能性,甚至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环境也更为友好。位于德惠市朝阳乡半拉山村的史明彦养殖场,是朝阳乡第一批应用标准化粪污池的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粪污池将粪污变成粪肥,既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又有利于畜禽健康成长。今年,养殖场养殖的白羽肉鸡数量从1万羽扩展到5万羽,养殖场及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治理路径,以无害化处理和就地就近利用为重点,以用促治、利用优先,促进低成本利用,废弃物在经过收集、储存、运送、再利用等环节,变废为宝,重新回归黑土地。
种养结合,这一生产端的创造,结出了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的累累硕果,践行了多元食物供给的“大食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