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现代农业简报(第18期)
时间:2017-08-07 10:10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用创新发展理念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梨树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纪实
近年来,梨树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借智发力,在黑土地上做文章,在新科技上树标杆,在大农业上求突破,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聚才引智——创立玉米种植“梨树模式”,锻造“梨树黑土地论坛”金字招牌。
梨树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十年九春旱”一直是困扰当地农业生产的难题。从2007年起,梨树县就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研究。梨树模式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应用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业务部门,经过11年探索实践,形成的一整套、独有的技术体系,是保土保水、培肥地力、解决秸秆焚烧方法最直接、操作最简便、效果最明显、成本最低廉、农民最易接受的新式玉米种植模式。有效解决了“非‘镰刀弯’”地区玉米怎么种的难题。这种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农民日报》和《经济日报》都曾进行过专题报导。截至目前,“梨树模式”已通过科技联盟推广至东北四省区,今年仅梨树县的推广面积就达150万亩,为实现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更有力保障。“立足黑土、服务三农、走向世界”是梨树黑土地论坛的宗旨,至今已连续举办两届,收到很好效果。期间国内外院士专家齐聚梨树,共商现代农业发展大计。“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黑土地保护工程项目”“牛顿基金现代农业项目”等纷纷落户梨树。成功举办梨树黑土地论坛,实现了向四海宾朋推介梨树特色农产品,梨树黑土地论坛正在逐步成为享誉全国的现代农业金字招牌。
二、筑巢引凤——筑造10万亩现代农业综合体,开启现代农业发展新思维。
梨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弱县,但梨树在农业上的投入却舍得下“血本”。近年来,梨树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推进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建设,把该项目作为梨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引擎快速推进。项目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为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无偿提供3000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实验示范基地,建成后的实验站将成为辐射东北三省一区的集农业科研、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并以实验站为龙头,建设了以覆盖10万亩多功能示范区和42公里农业“精品环线”为主体的“梨树现代农业综合体”。
这个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示范展示、标准化棚膜园区、牧业园区、农民致富创业园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党建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梨树镇5个村为核心,10万亩为一个区域,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的技术优势,整合发改、水利、农发等部门扶持资金,以重点专家试验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广玉米种植“梨树模式”。农业综合体框架已初具规模,正在逐步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现代农业发展典型。
三、强基固本——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扶持壮大农业优势产业。
梨树县依托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了玉米、蔬菜、生猪、肉牛、禽蛋等10大原料基地,构筑了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板块,搭建起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龙型经济骨架。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74户,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12户、市级35户。以新天龙实业公司、建日生物科技公司、吉林曙光农牧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食品大健康产业正在成为梨树的支柱产业。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农户9.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6%,“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了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的双赢。梨树县因势利导发展现代农业,向规模化集约经营要效益。以“千亩方、百亩方”建设为载体,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实施“331”工程,即在每个乡镇建设30个百亩方,3个千亩方,1个万亩方。“千(百)亩方”建设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具体实施,实现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通过大规模推广“千亩方”建设,积极探索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梨树县还构建了大数据“云征信”系统,搭建了物权交易中心,率先开展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在破解现代农业融资难问题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被业界誉为农民融资的“吉林模式”。有了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再经过不懈努力,梨树县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