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

当前位置:简报

吉林现代农业简报(第9期)

时间:2017-08-01 12:59 来源: 字体显示:

  创新模式规模经营实现新突破

  年初以来,按照《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各地各部门研究机制,创新办法,探索模式,14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县探索实践,规模经营发展呈现出多种多样共同推进良好态势。

  当前探索基本可复制、可推广的规模经营形式主要有8种:第一,土地托管经营。初步统计14个县这类型有7103个,经营40万亩。第二,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14个县这类型有6165个,经营48万亩。第三,土地入股经营。14个县这类型有11164个,经营2.84万亩。第四,家庭农场经营。14个县这类型有7804个,经营95.14万亩。第五,龙头企业经营。14个县这类型有55个,经营10.76万亩。第六,合作社经营。14个县这类型有15755个,经营191.56万亩。第七,种粮大户经营。14个县这类型有39922个,经营248.27万亩。第八,统种分管经营。14个县这类型有466个,经营8.95万亩。

  省供销社采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带动模式,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和托管服务。今年达到41.6万亩,其中,全托管17.7万亩,半托管20.1万亩,参与土地流转和托管县市社达到12个。榆树市社推广田丰合作社土地托管模式,今年托管土地近1万亩。梅河口市百信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外出人员的土地统一代耕代种,按照“十统一”为农户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物资供应的全程“菜单式”托管服务,在粮食卖出后与土地承包农户利润分成,目前社员已达523人,托管土地近4000亩。

  公主岭市设立了现代农业引导基金,对规范流转土地、实行连片经营旱田3000亩以上、水田2000亩以上、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给予重点扶持,一次性扶持新型经营主体30万元,给予整村流转的村集体10万元经费补助。公主岭市还探索推广土地银行模式,依托范家屯镇平洋村开展土地银行试点,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范家屯镇建农村新型社区,537户农民整体迁入农村新型社区,原有1335亩宅基地扣除建农村新型社区用地外,连同8070亩农民承包地,全部流转给土地银行,由其下属的农业开发公司统一集约经营。今年试点范围扩大到范家屯镇的香山、孟家等8个村,涉及土地2.4万亩。引入恒昌集团、科丰种业、中化、大北农等现代农业集团进入公主岭,采取农业集团+合作社的模式流转土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工商资本流转土地将达到18万亩。

  榆树市引入中国私募基金有限公司战略投资,今年前期投入1.5亿元,用于在秀水镇治江村开展土地流转,生产资料提供,绿色水稻收购,打造大米品牌,现代装备制造业等,第一笔资金2000万元已于4月22日到位,在治江村流转土地3420亩。计划2017年在治江村实现整村推进,2018年扩展到秀水镇腰围村和大坡镇南房村,2019年覆盖带动整个6万亩水田生产项目区。

  永吉县在扩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直接流转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了高级会员“私人定制”模式、职业经理人“反租倒包”模式、空心村农民“带地养老”模式、村党支部+工商资本的“村企合一”模式等多种农业发展共赢经营模式。“私人定制”模式由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和吉林省大富人家米业有限公司实施,九月丰流转土地3700亩、大富人家流转土地2220亩;职业经理人“反租倒包”模式由永吉县禾谷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吉林市瓮福隆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施,禾谷丰流转土地4275亩、瓮福隆源流转土地6795亩;空心村农民“带地养老”模式由永吉县鑫满农民种植合作社实施,鑫满合作社流转土地2025亩;村党支部+工商资本的“村企合一”模式由岔路河镇恒成号村和吉林市瓮福隆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施,瓮福隆源流转土地6795亩。

  目前,多种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探索呈现了齐头并进,百花争鸣的形势,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力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我省新型职业农民赴日本学习培训圆满完成

  按照巴音朝鲁书记关于“组织一批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到国外培训”的指示,6月27日至7月1日省农委组织从全省东中西不同地区的不同主体中选出16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组成专题学习培训班,在省外办的支持和协调下,与日本大分人才育成地域文化交流协会合作,专程赴日本南部农业发达的大分县学习考察。

  这次赴日学习培训,采取听讲座、实地参观、走访农户、交流研讨等方式,重点学习考察了“一村一品”运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突出特点和主要成效。主要学习培训内容是:

  五次专题讲座:一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农村、“一村一品”运动理论与实践;二是建设产业、传统与文化协调发展的街区;三是自然能源大产业连接城镇与农村;四是人与自然共生健康的农村开发的农业技术、农作物防虫对策;五是农协组织发展情况、农协组织与农户的发展关系。

  两次经验介绍:一是日本贫困农村通过种植梅子和栗子等经济作物脱贫致富;二是农民提高生产技术及经营能力。

  五次实地参观:一是别府市利用地热发展产业振兴、利用蒸汽种植农作物;二是高田市特色产品(荞麦、果树、葱)的种植及加工;三是九重町菌床香菇栽培、高寒蔬菜等健康产业农园及堆肥工厂;四是大野市大米、蔬菜、畜产品、农产品加工、流通及销售等情况;五是日田市农协、蘑菇中心等植物种植园区、葡萄、栗子加工工厂。

  通过学习培训,大家一致感到不虚此行,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引发了一些思考和启示,对推动本地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多举办一些。主要收获:一是看到了一些自身发展的差距和不足。学员们都反映,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的农业与日本相比,虽然各有优势和劣势,但最大的差距就是人家的农业是精细的,我们的农业是粗放的。比如,日本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很少有死角,可以说只要你能想到的村村基本都有。研发出来的农作物品种和技术很少有闲置的,转化率和普及率远远高于我们。农业产业也很少有孤立发展的,产加销融合链接相当紧密。二是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学员们都看到,日本的农业坚持走特色之路、融合之路、合作之路、精准之路、开放之路,突出品牌、质量、效益、生态和安全,注重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比如,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基本上做到了村村覆盖,每个村都有一个拳头产品,每个村都是生态旅游观光景点,仅旅游观光收入就差不多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学员们认为,这种模式可借鉴或复制的参考价值就很大,有的东西可以“拿来主义”活学活用,有的东西可能学不了,但人家的理念和思路值得学。三是找到了一些相互合作交流的途径和渠道。学员们都感到,日本的农业之所以发达,关键在于方式精准、技术先进、专家一流,需要在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与日方的交流合作。比如,在农作物新品种、畜禽良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发和引进方面,能合作的合作,能引进的引进,如果直接引进有困难,可以探讨通过第三方合作。同时,创新引智机制,引进日本农业专家,这在某种程度上比引进技术和资金更重要。

责任编辑:丁晓云[打 印][关闭窗口]
博彩app 买球app 博彩平台 澳门网上博彩 澳门博彩官网 博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