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现代农业简报(第3期)
时间:2016-06-03 10:49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编者按:近年来,吉林省现代农业建设持续快速推进。尤其是农业机械化迅速健康发展,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工作亮点频现,进入了全面改革创新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成为支撑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发动机”。汪洋副总理在吉林省委信息专报上做出重要批示,对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改革工作予以高度肯定。
农业机械化成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
2015年是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的一年。吉林省农业机械化事业在改革创新中加力前行,呈现出加快跃升、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八大跨越”
(一)争取中央补贴资金突破15亿元。达到15.1亿元,比2012年增加4.3亿,增长40%。比2014年增加2.1亿元,增长16.15%,是全国新增资金最高的省份。
(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80%。达到82.5%,比2012年提高17.5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4.7个百分点。
(三)农机总动力突破3000万千瓦。达到3152.5万千瓦,比2012年增加597.8万千瓦,增长23.4%。比2014年新增233.5万千瓦,增长8%。
(四)大中型拖拉机突破50万台。达到52.14万台,比2012年增加12.5万台,增长31.78%。比2014年新增3.14万,增长6.5%。
(五)玉米水稻收获机械突破5万台。达到6.33万台,比2012年增加3.24万台,增长104.85%。比2014年新增1.76万台,增长37.76%。
(六)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突破7000个。达到7077个,比2012年增加2816个,增长66.09%。比2014年增加1272个,增长21.91%。
(七)农机销售总额突破50亿元。达到53.34亿元,比2012年增加17.35亿元,增长48.2%。比2014年新增12.44亿元,增长30.42%。
(八)农机化经营总收入突破170亿元。达到175.14亿元,比2012年增加34.19亿元,增长24.26%。比2014年增加8.07亿元,增长4.83%。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在全国实现“七个率先”发展
第一,率先在全国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行动。农业部决定从2016年-2020年在全国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并将吉林省确定为全国两个示范省之一。我省将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着力提升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全程机械化评价体系,为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第二,率先在全国出台实施“普惠、敞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行“自主购机、敞开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操作方式。使广大农民公平享受政策红利。农业部对此给予我省增加2.1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第三,率先在全国大面积实施集“生态、环保、绿色、高效”四位一体的,以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推进耕作方式变革,加快黑土地保护、秸秆焚烧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
第四,率先在全国实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机装备整体化建设。以农业机械化,引领现代化,驱动规模化,提升组织化,推进市场化,打造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支撑力量。
第五,率先在全国开展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机金融租赁试点和农机具抵押贷款购机工作。发挥金融惠农杠杆作用,创新金融助农发展方式,破解广大农民购机资金瓶颈制约,加快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
第六,率先在全国将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聚焦。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先进大中型拖拉机、深松整地机械、免耕播种机械、水田插秧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倾斜,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
第七,率先在全国实施简政放权高效务实的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实施了“七项脱钩,七项挂钩”补贴工作机制改革,汪洋副总理对我省工作作出批示并给予肯定。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对农机化的依赖越来越突出,农机化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总的来看,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和潜在动力已为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加快农机化发展、优化农机结构、壮大农机组织,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奏响吉林农机化事业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