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是全国第一产粮大县(市),全省黑土地第一大县(市)。近年来,针对多数耕地连年耕种玉米、水稻,导致黑土地退化,土壤有机质下降的问题,榆树市委、市政府积极强化有效措施,全面做好黑土地保护工作,筑牢粮食稳产高产基础。2022年,粮食产量62.2亿斤,连续19年位居全国县(市)之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政策引领,着力实施耕地挖潜扩容工程
一是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市、乡、村三级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00多万亩,保护率达到85%以上,居全国县级市首位。二是全面实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深入推广深翻、深松、灭茬相结合的“三三制”整地养地模式,每年深翻1/3、深松1/3、灭茬1/3,三年轮翻一遍。三是大力推进土地复耕复垦,鼓励乡村土地复耕复垦,先后累计垦荒平整造田面积达148万多亩,耕地面积从439万亩发展到588.31万亩。
加强项目建设,着力实施耕地基础设施工程
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努力建设集中连片,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截至2022年末,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28.6万亩。二是加快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榆树市围绕“引松济卡”“引松入五”、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洪能力,保障江河沿岸低洼地带粮食丰产丰收。三是加快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榆树市通过实施秸秆还田、土地整理和农防林改造,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加强技术推广,着力实施耕地提质增效工程
一是探索种养循环新路径,通过采取“畜禽粪污-有机肥-粮食果蔬”产业循环技术,加快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专业化生产施用有机肥,持续改善耕地质量。二是落实保护性耕作任务,坚持推广粮豆轮作、秋季旱田深翻+增施有机肥、秋季水田耙浆秸秆全量还田,有效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实现化肥农药减量目标。三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积极实施玉米秸秆全覆盖免播种,增强抗旱保墒节肥能力;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县域耕地全覆盖。
面向未来,榆树市将切实把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坚持施良策、造良田、育良种、用良技,推动粮食科技创新。将以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抓好以智慧农业为引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通过建设1245亩智慧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