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宝体育关于印发《吉林省
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励办法》的通知
吉政规〔2024〕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现将《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欧宝体育
2024年4月6日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吉林省科技奖励制度体系,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体活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由省政府设立,每三年评审一次。承办部门为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协调评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条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励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四条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设单位奖和个人奖。单位奖不分等级,每次授予奖励名额不超过10个;个人奖分为特殊贡献奖、贡献奖2个等级,特殊贡献奖每次授予不超过10名,贡献奖每次授予不超过30名。
第五条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单位奖授予在本省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
前款所称突出贡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本省高新技术、传统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升级和紧缺资源替代技术等方面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在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本省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国防建设效益。
第六条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个人奖授予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前款所称突出贡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本省转移、转化或者推广国内外科技成果方面作用突出、贡献较大;
(二)经成果转化对本省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国防建设效益。
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成效显著的授予贡献奖,成效特别显著的授予特殊贡献奖。
第七条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实行提名制度,不受理自荐。被提名者由下列单位提名:
(一)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
(三)中央直属驻吉各单位;
(四)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组织机构。
第八条 提名单位应当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按照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九条 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被提名或者授予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
(一)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科技伦理或者科研诚信的;
(二)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被禁止参与奖励活动的。
第十条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评审活动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审专家及相关工作人员与被提名奖励的单位或者个人有重大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评审公平、公正的,应当回避。
第十一条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实行科研诚信审核制度。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建立专家、学者、组织机构和评审专家、候选单位、候选人的科研诚信失信行为数据库。
第十二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对报送的提名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第十三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根据被提名奖项的专业分布情况,聘请省内外专家组成评审组,对通过形式审查的被提名单位和个人进行评审。
第十四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考核组,对通过评审的候选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考核,并提出获奖单位、获奖者和奖励等级的建议。
第十五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评审组和考核组提出的获奖单位、获奖者和奖励等级建议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省政府批准后,由省政府下发表彰决定。
第十六条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获奖单位由省政府颁发证书和奖牌;获奖个人由省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奖金数额由省政府确定和调整。
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的评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奖励经费和评审经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第十七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将提名和评审过程、奖励总数、奖励结果等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候选单位、候选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内向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作出处理。
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书面材料,并提供调查线索及必要的证明文件。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签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地址。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不受理匿名异议和逾期提出的异议。
第十九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对异议进行核查、作出处理决定,并在公示结束之日起15日内,将决定情况书面告知异议提出单位或者个人。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可能影响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提名和评审公平、公正活动的,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科研诚信失信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记入科研诚信失信行为数据库。对涉嫌违纪违法的,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获奖者剽窃、侵占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的,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省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牌、证书和奖金。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024-07-26 00:00:00
第13期
-
欧宝体育关于《白城市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吉政函〔2024〕19号
白城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批准《白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白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白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吉林省西部重要的农牧产品加工生产基地、草原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底线。到2035年,白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48.0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57.1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769.2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5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7亿立方米。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一心两带,双轴五片”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优化农业空间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打造五大农业发展片区,建设若干农业产业基地,科学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以吉林向海和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系统实施重要湿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原恢复连通工程,构筑“两核三屏、三廊一网”生态保护格局。引导空间资源向长白城市发展轴和通齐城市交通廊道集聚,强化白城市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一心、四节点,双轴、十八片”城镇空间格局。
四、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构建“两心、双轴、六组团”城市发展空间结构。与常住人口相适应,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相关管控要求,推进各类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塑造城乡魅力空间。严格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控,系统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引导土地复合利用,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乡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五、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和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白城作为西部生态经济区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提高市域交通便捷性。依托吉林省“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河道治理、河湖连通等工程。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保障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六、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持“多规合一”,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完善规划传导机制,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按照定期体检评估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严格规划监督执法,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七、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建立健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统筹协调作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强化社会监督。组织完成地方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合理优化空间布局。《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
欧宝体育
2024年3月12日
2024-07-26 00:00:00
第13期
-
欧宝体育关于《辽源市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吉政函〔2024〕20号
辽源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批准《辽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辽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辽源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棉袜名城、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和轨道客车产业配套基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公园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底线。到2035年,辽源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00.5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86.2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76.2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03亿立方米。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一屏两翼、两核两带”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加强黑土地保护,稳固提升耕地质量,营造特色高效的农业空间,构建“两带、三区、多点”农业发展格局。推动辽河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历史遗留矿山和生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构筑“一屏、一带、两廊、一心、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加强中心城区与白泉镇融合发展,构建市域协同发展主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一主、一副、一轴、两带、多点”城镇空间格局。
四、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形成“一脉、两带、两区”空间结构。与常住人口相适应,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管控要求,推进工业遗产、革命文物、民族民俗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城市内外优质山水资源,构建“山水城、田园邑”全域风貌格局。严格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控,系统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引导土地复合利用,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乡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五、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和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机场、铁路系统建设,构建“两纵一横”高速公路体系,围绕中心城区形成“一环+六射+一纵”形态的市域干线公路网。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保障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六、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持“多规合一”,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完善规划传导机制,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按照定期体检评估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严格规划监督执法,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七、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建立健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统筹协调作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强化社会监督。组织完成地方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合理优化空间布局。《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
欧宝体育
2024年3月12日
2024-07-26 00:00:00
第13期
-
欧宝体育关于《白山市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吉政函〔2024〕21号
白山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批准《白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白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白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生态森林城市和对外门户城市、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全国著名的长白山旅游服务基地、长白山绿色食药基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底线。到2035年,白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8.8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6.3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238.5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24亿立方米。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一心二核三区,三轴三带多点”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打造山地特色农业空间,夯实“三区三带多点”现代农业格局。推进龙岗山脉、老岭山脉、鸭绿江、浑江、松花江等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构筑“两屏三廊、一核多点”生态保护格局。推动浑江江源一体化发展建设,推动形成“双核三城,三轴两带”城镇空间格局。
四、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形成“一轴、两组团、九片区”空间结构。与常住人口相适应,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相关管控要求,推进自然遗产资源和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利用。强化全域管控,塑造山水特色城乡风貌。严格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控,系统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引导土地复合利用,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乡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五、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和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以白山市和抚松新城为中心枢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运输为主导,以航空运输为辅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保障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六、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持“多规合一”,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完善规划传导机制,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按照定期体检评估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严格规划监督执法,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七、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建立健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统筹协调作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强化社会监督。组织完成地方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合理优化空间布局。《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
欧宝体育
2024年3月12日
2024-07-26 00:00:00
第13期
-
欧宝体育关于《松原市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吉政函〔2024〕22号
松原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批准《松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松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松原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绿色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能源战略基地、东北地区生态文明高地、哈长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底线。到2035年,松原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36.7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79.0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827.0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8.43亿立方米。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一湖两屏、三廊双区、双核三轴”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加强耕地保护,开展黑土地分区保护,有序推进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优化农业空间结构,构建“一域、三带、三区、五园”现代农业格局。坚持“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突出查干湖重要生态地位,沿嫩江、松花江、拉林河等重点防护林带构筑生态廊道,构建“一核、一网、两屏、三区、三廊、多点”生态安全布局。以松原中心城区为城镇发展核心,塑造哈长城市群西南部门户城市、珲乌开发开放发展轴和环长春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推动构建“一核、一带、双轴、三心”城镇空间格局。
四、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形成“一江两岸,强核心;两横两纵,多节点”的城市空间格局。与常住人口相适应,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相关管控要求,强化资源活化利用,以查干湖、中心城区为核心塑造全域魅力空间。严格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控,系统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引导土地复合利用,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乡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五、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和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航空运输体系发展,构建“一横一纵”高速铁路网络、“两横一纵”普通铁路网络和以“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络为骨架的陆路交通网络,建设以松花江为主体的航运体系。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保障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六、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持“多规合一”,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完善规划传导机制,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按照定期体检评估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严格规划监督执法,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七、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建立健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统筹协调作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强化社会监督。组织完成地方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合理优化空间布局。《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
欧宝体育
2024年3月12日
2024-07-26 00:00:00
第13期
-
欧宝体育关于《四平市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吉政函〔2024〕23号
四平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批准《四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四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四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吉林省向南开放的门户城市、生态粮食“双安全”示范基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底线。到2035年,四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08.1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75.0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95.5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8.11亿立方米。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三区六脉、一轴两带、多点支撑”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优化粮食供给结构,构建“三区一带多园”农业空间格局。严格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地和特色自然景观风貌,建设和修复生态空间网络,构建“三区、六脉、一屏、多点”生态空间格局。推进四梨同城化发展,构建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轴,带动市域经济跨越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推动形成“一核一轴、两带多点、网络布局”城镇空间格局。
四、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形成“北融南开、两廊引领、双心驱动、二水六珠”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常住人口相适应,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相关管控要求,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叶赫满族镇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严格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控,系统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引导土地复合利用,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乡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五、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和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构建“内外畅达、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快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保障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六、强化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持“多规合一”,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完善规划传导机制,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按照定期体检评估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严格规划监督执法,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七、做好规划实施保障。建立健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统筹协调作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强化社会监督。组织完成地方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合理优化空间布局。《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
欧宝体育
2024年3月12日
2024-07-26 00:00:00
第13期